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二章 五脏之象 >> 素问·太阴阳明论 >>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案二

素问·太阴阳明论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案二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11-30 17:07:36
核心提示:.

  患者赵某,男,50岁,症状:病已数月,身体逐渐消瘦,口干渴饮水多,自觉胸中烦热,冷饮时感爽,小便量多,精神不振,体倦无力,尿糖(+++)

  辨证:脾阴不足,津液不化

  治法:滋阴清热,佐以益气治之

  方药:鲜石斛、生地各10g,生黄芪30g,怀山药60g,酒黄连10g,酒黄芩5g,寸麦冬10g,润元参12g,绿豆衣12g,瓜萎根12g,野堂参l0g,生薏苡仁10g,五味子5g,引:鸡、鸭胰子各1条,煮汤代水煎药。

  按语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脾胃,行其津液以濡养之,若阴衰则阳必盛,虚热伤津,遂觉胸中烦热,口干渴,喜冷饮。脾虚津液不足,五脏六腑,四肢不得濡养,故有形瘦体倦,精神不振之象。脉豁大而空为津液不足气亦亏矣,证属:气阴两伤,燥热内生。(《施今墨医案解读》)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