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素问·咳论》云:“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肝病及肺而发咳嗽,因肝经而布胁肋,故咳而胁痛。
[临证应用]
举验 胡某,女,60岁,1985年7月8日诊。咳嗽20余日,服止咳糖浆、甘草片等药无效。咳而少痰,两胁胀痛,口干苦心烦,嗳气多,胃脘不舒,二便尚调,脉弦滑,舌苔微黄。
证为肝热咳嗽,治以舒肝清热,宣肺止咳,以黛蛤散加味。
黛蛤散12克(布包) 炒栀子l0克
条子黄芩10克 木瓜10克 龙胞草l0克
浙贝母10克 杏仁10克 天花粉12克
赤芍药12克 青皮8克 生甘草l0克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病愈。
[发 挥]
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其机理在于“肺朝百脉”,各脏腑之病皆可通过经脉影响到肺,使肺失宣降而为咳,故病之末在肺,而病本则在相关脏腑。诸脏腑之咳的症状特点,《咳论》均有明确论述。
本例咳而两胁胀痛,正是肝咳的典型症状,其有胃脘不舒,嗳气多,则是木旺克土的表现。苔黄为有热,热久伤津,故口干苦。黛蛤散为治肝咳的有效方剂;又青黛、木瓜两药配伍亦善治肝咳之病,此为笔者初学中医时老师所授,数十年来,用之多有良效。其道理则在于二药均入肝经,因木瓜酸温、青黛咸寒,配合使用则无寒温过偏之弊。方中芍药清热柔肝、花粉生津止渴,贝母配青皮疏肝和胃,杏仁伍贝母止咳,至于栀子、黄芩、胆草重在清泻肝经郁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