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四章 经脉之道 >> 灵枢·经脉 >> “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寒热如疟”案

灵枢·经脉

“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寒热如疟”案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12-01 12:07:29
核心提示:.

  《灵枢·经脉篇》云:“胆足少阳之脉……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少阳经居身之两侧、半表半里之间,故病有振寒发热如疟的症状,热邪内郁则可见腋下、耳后等处肿胀成瘰,因其病在耳后如帽缨,故渭“侠瘿”;又因肿块长大,故称“马刀”。即属于现代所说淋巴炎或淋巴结核之类病症。

  [临证应用]

  举验   郭某,女,56岁,1986年春季诊治。该患者系我单位职工陈君的亲属,居住在江南某市,因高烧39~39.5℃月余求治。其热型每于汗出后略有下降,但一两小时后又出现恶寒,旋即高烧复起。经检查血白细胞1.8万,且发现少数幼稚细胞;腋下、颌下、腹股沟处淋巴结肿大。因而怀疑为“癌症”,欲来北京就医,又恐病人于路途中发生危险,只得通过电话联系求治。询知尚有口苦、恶心,饮食不进,消瘦,大便干数日一行。素有风湿性心脏病,体质较弱

  据其马刀侠瘿、汗出振寒诸表现,认证为胆经郁热,阳明失于和降。宜两解少阳阳明,以大柴胡汤加味,急祛其邪。

  柴胡8克      赤白芍各l0克    半夏10克

  黄芩12克     炒枳实10克      生大黄4克(后下)

  玄参12克     炒栀子10克      干荷叶8克

  川金钱草15克 大枣7枚         生姜3片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温三次服。

  三日后电话:药后大便已通,体温有所下降,最高不超过38℃,能稍进流食。嘱原方再进两剂,并处新方备用。

  柴胡8克     赤白芍各10克   黄芪12克

  半夏10克   炒枳实l0克       生大黄2克(后下)

  大枣7枚     生姜3片           川金钱草13克

  杏仁l0克    浙贝母l0克       生苡仁15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6克

  五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温二次服。当即用信函将药方寄出.

  信函发出后一日,来电话云:体温明显下降,最高不超过37.6℃,略思饮食,恶心已除。但发生咳嗽。回说:药方已寄出,其中有止咳药物,可照方服药。虽然略能进食,但不可多食难消化及油腻之物。

  如此用疏利少阳为主的方法治疗半月,服药十余剂,体温恢复正常,咳嗽亦止。淋巴结肿逐渐消退。身体平复。

  [发 挥]

  此例虽有较明显的少阳经脉失和的现象,但因病情较重,以致使某些医务人员误认为是不可治的“癌症”。其实,用西学观点分析,该病例可能是由于胆道或胆囊炎症所引起的菌血症,因而高热不退,淋巴结肿大,使用一般抗菌素类西药亦未能得到控制。

  既有少阳不和,又兼阳明实热,理应用大柴胡汤治疗。加玄参,以免泻热而伤阴;复诊方用浙贝、杏仁,本意在“佐金平木”,因其胆气郁久,难免“木火刑金”;应予预防,后果然出现咳嗽,正应其验。又用茯苓、苡仁、炙甘草是考虑到患者原有“风心病”,宜加以保护。两次处方均用金钱草,是因该药善能清泻肝胆之郁热。

  又高热渐退,食欲已有所恢复之时,嘱其勿多食油腻,正是根据《素问·热论》;“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之论。因患者正气未能全复,若进难于消化食物,恐食不得化而生热,使病复发或迁延不愈。《伤寒论》中亦有“瘥后劳复”、“食复”之戒,、临床应予注意。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