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四章 经脉之道 >> 灵枢·经脉 >> “足少阴经循喉咙”案二

灵枢·经脉

“足少阴经循喉咙”案二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12-01 13:00:12
核心提示:.

  《灵枢·经脉篇》云:足少阴肾经“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由于经脉所过的原因,肾经之病常在喉咙部位表现出症状。同样,见有喉咙部位的病症,应考虑到是否从肾论治。

  [临证应用]

  举验   李某,女,41岁,内蒙古人,1989年3月4日诊。患者自述不能饮水,水入即呛咳已八年。初得病时仅不能饮水,数月之后便不能吃稀粥类食物,渐至不能吃西瓜,梨等汁液多的水果。曾遍求当地名中医,诊为“水逆症”,予服五苓散类方药无效。赴长春市某医院,西医诊断为“悬壅垂麻痹症”,予针对性治疗,亦无效果。忍受多年,甚为痛苦,:每日只靠吃苹果类以补充水分。视其形体羸瘦,舌边尖红,苔薄白;切其脉细而略数。询之病因,言其弟八年前患病住院,她终日陪床守护,心身忧苦疲惫。一日其弟病势忽然转剧,昏迷不醒,致使她惊恐尤甚,而后便罹此瘸。

  此为忧愁伤肺,惊恐伤肾,“子母同病”之证。治以调补肺肾,通阳益阴之法。以气功疗法治之。

  治法:先让患者面向南,端坐在方凳上,全身放松,二目微闭,舌抵上腭,下颌微收,排除杂念。意想有一股微弱的气流,自喉咙缓缓下移,至胸、腹、股、胫,从足内踝下入足心涌泉穴,以利肺经、肾经之气畅通。继则发功治疗。

  医者先以双手掌对患者前后胸,距其身约5厘米处向外拉开,如撑物状,反复开合27次,以开胸中心肺之气,使气血得以畅通;继则以剑指循肺经从胸至肩腋、经臂内侧、至手拇指端,反复发功数次,以疏导肺气;由于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为表里,欲补其阴,当先通其阳,故先用双掌循其额、头至顶,再以双剑指沿膀胱经路线循背、腰、下肢外侧、经足外踝至小趾端发功,反复三次,以通其足太阳经之脉;最后站在患者前方约1.5米处,目视其丹田,两手掌心向上,循肾经循行方向,反复发功,以补益肾气。全部治疗未触及患者身体,用时约13分钟。

  收功后患者自觉心情舒畅,如释重负,无任何不适感。当即给予温水令饮之,只见患者虽不像常人饮水那样自然,略显拘谨,但却一口大于一口地饮完半杯,约100毫升,效果喜人。

  二诊:89年3月6日,经上次治疗后,已能稍进汤食,因虑病未全可,要求再予治疗。遂又用气功治疗如前法。功毕,又给患者饮水半碗,每口摄入量大于前次,且有贪水之感,高兴而归。

  经两次治疗,病告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发 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忧伤肺”、“恐伤肾”。该患者劳累伤气,忧愁伤肺,又猝受惊恐而肾气被伤。肾为水脏,主五液,其经脉“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肺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喉为肺之门户。悬壅垂系于舌本、喉咙,由于肺肾两经“子母同病”,经脉不畅,因而“麻痹”不能制水,以致水入即呛。宜用调补肺肾、通阳益阴之法治之。然虑其不能饮水,服药困难,故选用气功疗法。

  气功从其理论导源来看,应是《内经》养生术、导引术具体发展的一个方面。《庄子》谓导引“导气令调,引体令柔”。无论是自身练气功,还是用气功为他人治病竽均以“调气”(又叫调息)为重要方法。练功中亦常辅以某些肢体运动,即属“引体令柔”之类。《内经》中所列各种治法,包括有“导引”在内,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既然气功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那么它就应该与针灸、推拿、中药等疗法一样,均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尤其是气功疗法是以医者之气来调整病人脏腑经脉之气,使之归于平衡,这就更需要辨清证候、确定相应的治法,才有可能取得满意疗效。反之,若不明医理、不知脏腑经脉、病因病机,便欲为人“发功治病”,必然不仅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加重患者气血的紊乱。正如《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粗工,言不通医理之人。凶凶,即指不明疾病性质、所宜用治法,便猛浪施治。自然会导致旧病未能治愈,反而增加新的危害。是知欲以气功为人治病者不可不慎,患者之欲请人发功为已治病者,亦不可不加选择,“乱投医”将会事与愿违。近年,笔者曾接治若干例练气功或接受气功治疗而“走火入魔”病人,其轻者出现肢体不适,或“气行某处便昏晕”,常可“导引”其气而愈;其重者,一切表现与“精神分裂症”无异,需赖药物治疗,用药亦与因其他精神刺激而发精神病者相同。

      正确地练气功,肯定对身体有益;发放外气,也可以肯定能够治疗某些疾病。这里的关键在于学练气功者必须有良师指导,求气功师治病者,应慎重选择医生。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