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四章 经脉之道 >> 灵枢·经脉 >> “肝脾郁热发黄疸”案

灵枢·经脉

“肝脾郁热发黄疸”案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12-01 13:02:05
核心提示:.

  《灵枢·经脉篇》云:“脾所生病……食不下,烦心……黄疸”,“胆……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肝……胸满呕逆”。脾不运化,湿热内蕴,故食欲不振,心烦,发黄疸;胆气上溢,少阳经脉失和,因而口苦,胸闷太息,心胁疼痛;肝失疏泄,木郁克土,故见胸闷呕逆恶心。

  [临证应用]

  举验   郭某,男,50岁,1989年11月24日诊。半月前发现患“黄疸性肝炎”,肝功化验多项不正常,黄疽指数20单位。现胸闷心慌,口苦恶心,腹胀右胁隐痛,食欲不振,大便干,四五日一行。面色黄而污,舌质暗苔黄腻,脉弦略数。

  证属肝脾湿热内郁,治以清化湿热,舒肝健脾。以茵陈栀子柏皮汤加减。

  茵陈15克     炒栀子15克    生大黄5克

  黄柏l0克      生苡仁15克    北柴胡8克

  黄芩12克     广陈皮8克      姜半夏10克

  苍术l0克      川牛膝12克    鸡内金10克

  焦三仙各10克 白花蛇舌草15克

  五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温二次服。

  11月29日二诊:腹胀胸闷减轻恶心诸症不除。舌苔腻,舌质暗。

  上方加砂仁5克、片姜黄8克。九剂,服法同前。

  12月10日三诊:肝功能化验各项指标均已正常。症状大减,现感右胁微胀,口略苦。脉弦缓,舌暗苔薄黄,面色虽有好转仍较滞浊。

  用清热渗湿、舒肝理脾法以善其后。

  茵陈10克     炒栀子l0克    赤小豆12克

  砂仁6克      云茯苓12克    苍白术各10克

  杏仁l0克     浙贝母1O克    广郁金10克

  苏木10克    制香附10克    益母草12克

  五剂,隔日一剂,水煎服。病愈。

  [发 挥]

  “急性黄疸性肝炎”其舌苔黄腻者,多属肝脾湿热内蕴之证,茵陈栀子柏皮汤为首选之方,当然尚须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表现,而加减用药。该例在用药中加入了柴胡、郁金等舒肝之品,更用苍术、苡米、川牛膝、陈皮、鸡内金以健脾和胃。使湿热退、肝脾和则黄疸自退。“肝功能”:正常,症状基本消除后,因见其面色仍滞,舌质色暗,知其气血尚未和畅,湿热亦未全消,因而在清热渗湿、舒肝健脾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了苏木、益母草、制香附等药物,以行气活血;用贝母、杏七佐金平木,以除腹胀。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