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五章 审察病机 >> 素问·生气通天论 >>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案

素问·生气通天论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案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6-12-01 13:06:02
核心提示:.

  古今医家对《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但确有:“四维者,四肢也”,“相代者,交替为肿也”之说,今姑从之。

  [临证应用]

  举验1   赵某,男,76岁,1986年3月5日诊。自述近三年来左手及两足暗红而肿,发凉,不痛。其肿晨昏不同,晨起时肿于左手,日暮则手肿渐消,而肿见于两足。就诊时在上午十时许,可见左腕至五指端肿胀暗红,触之温度略低于右手,两足皮肤略暗不肿胀,皮肤温度无明显变化,兼有腰腿酸软。舌质略暗,舌苔薄白,脉沉偶有结象。

  尿常规阴性,B超所见:左肾上极可见一5.0×5.9×4.3CM无回声区,周界清楚,诊为“左肾囊肿”。

  根据其腰酸腿软。浮肿脉沉的表现,认证为肾阳虚,用温补益肾之法,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为汤剂。

  熟地黄12克    山萸肉10克   丹皮8克

  淮山药12克    云茯苓12克   泽泻8克

  熟附片10克    枸杞子10克   桂枝10克

  菟丝子10克    全当归10克   细辛3克

  四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3月l0日二诊:腰腿酸软明显减轻,手足暗红及肿胀亦大减,手足转温。脉象见缓。

  原方再进四剂,服法同前。

  自觉症状全部消除,随访年余朱复发

  举验2   栾某,男,56岁,1987年4月诊抬。患者自述四年来双足踝至趾端,左右交替为肿,约一个月交换一次。经几家医院做血、尿各种检查,均无阳性发现。

  来诊时见其左足浮肿,按之略呈凹陷,皮肤较小腿处明显黑暗,皮肤温度正常。右足不肿,皮肤颜色亦较暗。兼有乏力、腰酸。二便调,苔薄白,脉缓。

  诊为脾肾气虚之证,以两补脾肾法为治。

  炙黄芪15克    炒白术8克     党参12克

  云茯苓12克    熟附片10克   独活8克

  淮牛膝12克    炒杜仲10克   细辛3克

  全当归12克    赤芍药10克   防风5克

  炙甘草6克

  连服十剂,每日十剂,水煎温服。

  随访一年,两足未发生肿胀,告愈。

  [发 挥]

  《生气通天论》“因手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一语,古今注解不一。前人对“因乎气”有两说,一谓“气虚”,言气虚浮肿之证(如张介宾之《类经》);一谓“气”指“风”邪,与上文“因于寒”、“因于暑”、“因于湿”体例一致,即言感受风邪而肿之风水证(如高士宗《素问直解》)。“四维指四肢,四维相代即四肢相更代为肿,如姚止庵《素问经注解节》云:“阳气盛,则四肢实而挥霍乱动,阳气虚,则手足浮肿,或手已而足,或足已而手,是相代也。”近年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内经讲义》(五版)和高级教学参考丛书《内经》两书中,虽然也认为“气”指“风”而害,但句读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即认为“四维相代,阳气乃竭”是对上文“因于寒……因于暑……因于湿……因于气”一节的全面总结语。同时认为“四维”是指“四季”,“相代”言四季气候紊乱,如夏当热而反凉、冬当寒而反温之类相互更代,认为天气如此更代无常,则自然之气乱,相应人体的阳气也将受到严重伤害,而衰竭。

  以上诸说,各有依据,笔者不敢妄加评论孰是孰非,但在临床上“风水”之证确属常见,而上述两例,又的确是“气虚为肿”,且见有手肿已而足,足肿已而手;左足已而右足,右足肿已而左足肿的症状。若此,就目前的认识来说,仍以诸说并存为妥。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