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五章 审察病机 >> 素问·生气通天论 >> “阴不胜其阳为狂”案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不胜其阳为狂”案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6-12-01 13:09:59
核心提示:.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言阴不足而阳过亢,火热内扰心神,而出现狂乱不安之证。因此,补阴泻火是治狂证的一个重要方法。

  [临证应用]

  举验   高某,女,28岁,病历号:0016242,于l986年12月18日诊。家属代诉:患者于11月18日产第一胎,难产,行侧切术。术后感染发高烧十余日。两周前突然话语增多,无故发怒,哭笑无常,高声骂詈,夜不能寐,说自已有两个大脑,食饮少入。12月11日某精神病院诊为产后精神障碍,给予妥明当、氯氮平、氯丙嗪、异丙嗪、非那根等药治疗,无效。因床位不足,不能收住院。

  家属要求中药治疗。

  症见言语不休而零乱,时而高声骂詈,并称有密探偷听与跟踪,哭笑无常,躁动不安,需左右两人挟持,方能切脓。脉象弦细而数,舌质红瘦,苔根部黄腻。

  此为阴血大伤,阳热内扰之证。与黄连阿胶汤加味

  黄连8克    黄芩10克    阿胶12克(烊冲)

  赤芍12克   丹皮12克    淡竹叶3克

  麦冬12克   鸡子黄2枚(冲服)

  三剂,水煎温服,每日一剂。

  一周后,医院通知其住院,家属回说服上药三剂后,病人已能安卧,精神正常,不必住院。

  举验2   吴某,女,20岁,住院号:02800,于1987年2月5日以“情感性精神病躁郁症、抑郁状态”收住某精神病研究所治疗。入院三天后,开始转入“兴奋状态”,手舞足蹈,高声歌唱,大声喊叫,语言无序,哭笑无常,兴奋不安,时而打骂其母。以大量碳酸锂、常温冬眠灵治疗,无效。

  2月19日邀我会诊,除上述症状外,尚见言语不休,滔滔不绝而零乱,交谈无法深入。口干多饮,睡眠差,大便干,一周末解。形体消瘦,舌红绛起刺无苔,脉弦细数。询发病之由,家属谓因参加“知识竞赛”,昼夜查阅和熟悉资料,两周时间内未能很好休息所致。

  证属心阴大亏,火热内扰,正是阳邪并于阳位(心),所谓“并乃狂”者。治以滋阴补血,清心安神之法,用三甲复脉汤加减。

  犀牛角粉1克(分冲)         生龙牡各12克

  炙龟版12克    鳖甲12克    川黄连5克

  赤芍药12克    胡麻10克    牡丹皮10克

  生地黄10克    连翘10克    麦门冬10克

  炙甘草10克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2月26日再诊得知,服三剂中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家属又按原方购药续服三剂。患者近一周来情绪较安静,眠佳、纳可、大便正常。自诉无力、困倦。舌仍红绛无苔,右脉弦滑,左脉弱。

  症状已有改善,脉、舌略显变化,但尚未痊愈,仍以前法进退治之。

  炙龟版10克    鳖甲l0克     生地黄l0克

  紫丹参12克    胡麻l0克     石莲子6克

  麦门冬12克    丹皮12克    阿胶10克(烊冲)

  淡竹叶3克      炙甘草10克

  六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温再服。

  药后症状悉除,脉象渐缓,舌红有减,见少量白苔。

  [发 挥]

  狂症的临床特点主要有神智失常、狂躁不安、妄言骂詈等症状,其病机多为阳热有余,或阴血大亏而阳偏亢,热扰神明。《阴阳应象大论》谓“阴不胜其阳”是指阴亏不能制约阳气,而《至真要大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则包括次热之邪太盛在内。因此,“狂”虽均为阳热所致,但却有偏虚、偏实之不同。

  上两例,前者为产后阴血大伤,加之手术感染发热,使阴津更损,于是出现“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并乃狂”,虽服用大量西药镇静,未能缓解,选用《伤寒论》黄连阿胶汤而治愈。该方是仲景为伤寒少阴病热化证而设,用以治疗阴虚火旺;心烦不得卧之证。本例患者既有产伤在先,又有感染发热于后,知其所伤亦在下焦之阴,故以此方为基础,更加入丹皮、竹叶、麦冬以助养阴清热之力,而获佳效。其关键正在于滋阴以制阳热,佐以清热之品而兼治其标。

  后例女青年,心高气盛,为在“知识竞赛”中一举夺标,昼夜查阅资料,用尽心力,其心火亢盛已成必然,加之素体阴虚而见狂症。此证已现舌红绛起刺而无苔,知其内热炽而阴虚亏,其火犹亢,是以先用三甲复脉汤护其真阴,更用犀牛角粉、连翘以泻其未息之心火。犀角咸寒,归心、肝、胃经,咸者水之味,寒者水之性,用来泻心经亢盛之火最为适宜。不过,此物甚昂贵。且犀牛属于被保护动物,尤不可伤害,该例患者所用,则是其亲族前数代遗留之物,是以用之。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