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选案例 >> 第五章 审察病机 >> 素问·至真要大论 >>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案二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案二
来源:内经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作者:内经网络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12-01 13:30:09
核心提示:.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转,言肢体颈项扭转;反,即肢体强硬、角弓反张之类;戾,指肢体屈曲不伸,亦拘急之类;水液,泛指人体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之液态者,诸如汗、涕、泪、唾、涎、尿、带下等皆是。

  [临证应用]

  举验1   谢某,男,11岁,新疆人,1989年11月27日。三年来患儿多动、肢体频发抽动不止,挺腰、后仰,脘腹向内抽,神智清楚。自谓以上动作不自觉发生,若勉强控制则心胸烦闷难以忍受。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证属肝经郁热,治以清肝熄风,羚羊钩藤汤加减。

  羚羊粉0.5克(冲)    桑叶8克    菊花6克

  全当归l0克           赤芍药10克粉丹皮10克

  钩藤10克             炒栀子8克  生龙牡各12克

  云茯苓10克           淡竹叶3克  生甘草3克

  每日一剂,水煎分温三次服,连服六剂。

  12月4日再诊:药后身体扭转症状明显减轻,仅偶有动作,心胸烦闷未发。脉象渐缓,舌红苔薄白。

  再以上方五剂,携药返回新疆。

  举验2   赵某,女,35岁,1991年3月2日初诊。产后半年,在妊娠期患肾炎,现仍不愈。腰痛,身重乏力,大便偏干,二日一行。脉象濡滑,舌红苔白。尿常规检查:蛋白(++)、白细胞3~4个(高倍视野)。无浮肿。

  证属湿热内郁,治以宣郁化湿。

  荆芥6克    防风6克    生地榆10克

  独活6克    桑枝10克   赤芍药10克

  茜草10克   丹参10克   焦三仙各10克

  生大黄3克

  12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温早晚服之。

  3月14日二诊:诸症减轻,尿检:白细胞1~2(高倍视野)蛋白微量。

  原方七剂。

  3月21日三诊:略感疲倦,无其他不适,尿检:白细胞0~2 (高倍视野),蛋白阴性。

  仍用前法,以上方略有出入进治,每周检查一次尿常规,八次均无异常。

  举验3   高某,女,55岁,1991年2月27日初诊。周身困重,腰酸乏力,小溲混浊,舌暗胖,苔薄白腻,脉濡。形体肥胖,体重82公斤。

  湿热内郁之证,治以宣郁化湿通络。

  独活6克    防风6克    香白芷6克

  荆芥6克    桑枝10克   生地榆10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   丝瓜络10克

  杏仁10克   草红花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方略有加减,连服21剂,至3月21日复查时,体重减轻6.5公斤,小溲已清,腰酸身重均明显减轻。

  举验4   郭某,男,57岁,1990年10月10日诊。腰疼三月,回转弯屈不利,小溲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细。尿常规:白细胞0~5(高倍视野)。

  此为下焦湿热之证,治以清利之法。

  萆薢12克        丹参12克    滑石块12克

  苍术10克        黄柏10克    生苡仁15克

  独活8克         防己10克    川牛膝12 克

  白花蛇舌草12克  生地榆12克  川续断15克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10月31日因患感冒咳嗽来诊,询其前症,谓服上方四剂,腰痛即除。

  [发  挥]

  第一例“转反”之病系因肝经郁热,筋失所养,故用清肝热、凉血熄风之法而获效。此类证候在少年儿童中并不少见,因其多动而兼痉挛,故西医称为“多动痉挛综合征”;有兼口中自言自语者,又叫“多动秽语综合征”;无痉挛多语者称“儿童多动征”;动作不甚多,而以时发痉挛为主要表现者,又叫“儿童痉挛征”,随症状表现而命名,总属精神神经性疾患。笔者对此类病症辨证治疗,多从清利肝胆、补肾养心、健脾益气几方面着手。

  第二、三两例,系笔者学用赵老师治湿热内郁之法。前例“慢性肾炎”、后例湿浊肥胖,均非易治之病,而两例均以化湿之方药而获效。需要指出,赵老先生不仅治“肾炎”用此法,即使“尿毒症”其肌酐、尿素氮明显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显著下降,亦可用此法治疗,常获奇效。此法与中医界数十年来以“健脾补肾”或近十余年来“活血祛瘀”治肾病之常规不同,可以说是“独辟蹊径”;在饮食调养中,严格控制病人对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禁食一切辛辣助火之物,而要求以素食、新鲜蔬菜为主,亦与“补蛋白”饮食调养观点截然不同;此外,凡能起床活动的病人,必须坚持“走路”,每日走路1~3小时,不可懒惰,以使气血宣畅,促使疾病好转。

  第四例虽然腰痛三月,转摇不能,但其尿黄、舌红、苔黄腻,知非“肾将惫”之候,而是下焦湿热所致,《素问·评热病论》所谓:“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是以用清利湿热方药治疗,四剂痛止,七剂病愈。

首页
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电子教案
课程设计
教学进度
精编课程
电子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成果
精编课件
视频资料
授课视频
相关视频
精选案例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五脏之象
第三章 血气精神
第四章 经脉之道
第五章 审察病机
第六章 病之形能
第七章 四诊参伍
第八章 治之大法
课后习题
模拟试题
交流园地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库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