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素问·阴阳应象大沦》云:“脾……在声为歌”,《灵枢·本神篇》谓:“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脾藏营,营舍意”。后世有称“脾喜歌乐”者,言歌唱可以使脾气畅达而减少壅滞,对健康有益。不过若过份喜“歌”而不能控制,成为疾病症状之一,则当加以治疗,其治宜从脾脏入手。“意”即人之意念,人追忆某事或观察到某些事物,均可产生一些想法,所谓“意念一动”。此“意”由脾而生,亦藏于脾脏,若脾脏病,意不能藏而随时流露于外,亦当从脾而治。
[临证应用]
举验 胜某,女,17岁,1988年11月26日诊。一年来心烦失眠,幻听幻触,听窗外有人骂自己,感到会阴部有人触摸而疼痛,闭门独处,不停歌唱,或高亢、或低沉。喜欢异性,有男青年来家时,则出门接待而表情活跃,客人离去则仍闭门独居。不能读书,已停学一年。某精神病院诊为:青春期分裂症。舌红苔黄,脉弦略数。
初以清肝热泻相火之法治之。
醋柴胡8克 黄芩12克 赤芍药12克
云茯苓15克 生石决明20克(先下)
生龙骨20克(先下) 生牡蛎20克(先下)
肥知母10克 黄柏10克 生甘草6克
六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一周后再诊:心烦及幻觉略减,脉舌同前,但病人自述“总想唱歌”。
于前方加用清泻脾热之药:炒栀子15克、防风5克、生石膏20克、藿香l0克。六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症状略减,已“不想唱歌”。
此后又经三个月治疗,“分裂症”得到控制,但自服用上方后,“总想唱歌”症状未曾出现。
[发 挥]
脾主思,久思气结或思而有得,皆欲歌唱以舒散其气;脾藏意,人逢得意之事,亦每欲歌之,此乃正常现象。但作为临床症状,该患者“总想唱歌”,则是其脾不能藏意的表现,意既不藏,因而又有见异性便表情活跃,谈笑风生,喜爱之“意”溢于言表的情况。人至青春期,皆有喜欢异性的倾向,但精神健康之人其“意”可藏,而无过份举止。此患者见异性青年便判若两人,当是病态无疑。《灵枢·本神篇》云“意之所存谓之志”,其意不能藏,故“志”亦不能立,因而不能继续学习。
笔者在初诊投药时,仅注意到清肝热、泻相火,却忽略了从脾脏治疗这方面,以致药后患者症状虽有减轻,但“总想唱歌”未能控制。再诊时加入“泻黄散”于汤剂中,以清泻脾脏之热,脾热既除,其“意”可藏,因而“想唱歌”症状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