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脾生肉”,又谓:"清阳实四肢”。《素问·痿论》云:“脾主身之肌肉”,"脾气热……发为肉痿”,所以治疗四肢举动无力及肌肉萎缩之病,不可忽视调补脾胃之法。
[临证应用]
举验 李某,男,60岁,内蒙古兴安盟人,1989年3月6日初诊。患者双上肢前臂至手指端肌肉呈进行性萎缩三年余,自觉两手毫无力气,手掌尺侧及小指、无名指发麻。睡眠多梦,食欲尚可,二便调。视其两手大、小鱼际肌肉全无,呈凹陷状。手指不能伸直,五指亦不能展开和并拢,因而生活不能自理。形体较瘦削,舌苔薄白,左脉沉缓、右脉弱。
此属脾虚不能温养肌肉,年老久病及肾而兼有肾虚之证。治以两补脾肾,方以四君子汤加味。
党参l0克 炒白术10克 云茯苓12克
炙甘草10克 续断12克 炙黄芪20克
当归12克 肉苁蓉12克 枸杞子10克
桑枝10克 桂枝10克 片姜黄l0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路路通10克
五剂,水煎温服,每日一剂。
3月12日二诊:药后手掌尺侧麻木明显减轻,手指力量亦有显著增加,五指已能伸直,亦略能做展开与并拢动作。
上方将炙黄芪加至30克,再进七剂,煎服法如前。
药后手指掌麻木尽除,手指屈伸、展开与并拢动作已较自如。依法又给药20余剂,其上肢及手部活动已灵活,力量虽未能恢复如初,但生活已基本可以自理。肌肉也微显增长。
[发 挥]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气血肌肉生旺盛。若脾病而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可发生为痿证,《素问·痿论》以五脏分证法将痿证分为筋、骨、脉、肌、皮五种,各有所属之脏,而肌肉痿归属于脾脏之病。又脾为中土,灌溉四旁,其病则如《素间·太阴阳明论》所云:“脾病而四肢不用。"故本病例以四君子汤加炙黄芪补脾气为主,以增其气血化生之力,冀其“清阳实四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而运动有力。然此患者年至花甲,又加之病久体衰,再合其脉象沉弱无力,是病已及肾之征,故于方中加用当归、川续断、枸杞子、肉苁蓉诸药,以补精血益肾气,配合四君子汤而成为脾肾两补、先后天兼顾之法。复用片姜黄、路路通、桑枝、桂枝,行气通经,以利血行。方中使用生龙骨及生牡蛎者,虽有针对患者睡眠多梦的用意,但此二药具有潜镇之性,既可防止补气药可能引起的阳气上冲,又有利于益肾补精诸品的药效发挥。服药数剂后手掌麻木及手指活动无力即有明显改善。
不过此类肌肉萎缩之病,欲其肌肉恢复丰满,需待以时日,不如功能恢复之明显迅速。即是说阳气之生,较之阴精之恢复为快,此亦附合阳动阴静、阳速阴迟之阴阳基本规律。前人在论治大出血证的法则时,曾有云:“阴血难以速生,阳气法当急固”,因为气可统血、阳可驭阴。肌肉萎缩虽然与大出血的病证迥异,而在治疗过程中的阴阳相生之理,则是一致的。该病例经两诊后,患者续服原方20余剂,功能得到基本恢复,肌肉也略见增长,因系本人在内蒙古地区短期医疗期间所经治,未知其远期疗效如何。不过若依理分析,前法既然明显奏效,如能继续治疗,当有痊愈之望。
又该病例当属西医诊断之何病,笔者不敢断言,但从证经验看来,因其具有“麻木”症状,似乎属于“神经炎”之类,而不同于所谓“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之病。若确属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其轻者应用益气养血、通经活络的中药治疗,虽亦可收到一定效果,但其显效较缓慢,不若此例收效之速;至于其重证,虽身无任何痛痒可言,但肌肉从局部萎缩,渐及全身,终至呼吸肌无力而亡。若遇此危重之证,实为棘手,尚希同道协力研究,以寻求回春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