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随着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中医古典理论的教学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培养能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医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夯实中医基础理论功底,又能开拓学生的临床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些都是我们在《内经》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近年来我们在《内经》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和尝试,针对《内经》医学理论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及其指归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我们在本科生《内经》课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围绕《内经》所论述的相关理论,选择与之相关的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典型病案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效果良好。
2006年“案例教学法在《内经》教学中的运用”获得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资助,并顺利结题。发表相关教学论文4篇,详细探讨了目前《内经》教学的现状、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及其优点,并对怎样运用案例教学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后以举例示范的形式再次论证了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及运用后的有效性。主编了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内经选读:案例版》教材1部,此教材一改以往单纯以理论诠释为主的方法,旨在强化理论与临床的结合,着力培养有中医理论思维的临床人才。因此,一方面尽可能全面地精选古代医家的理论精华,重点分析《内经》的学术观点及临床意义;另一方面,又大量地从古今名医的医案中选择恰当运用《内经》理论和治则治法的真实案例,共计81个,让学生在学习经典理论的同时讨论临床病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
我们研究发现,在《内经》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内经》抽象理论的理解,也使其切实体会到了理论是如何来自于实践,又是如何指导实践的,培养和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了他们自觉运用中医特有的思维方法去辨证论治,提高了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临床学科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